您见过凌晨三点钟的烟草黑市吗?上周二,在北京开夜班出租的老王就撞见件邪乎事——刚在24小时便利店花680元买的云烟印象烟庄,转头载客到南锣鼓巷时,乘客竟掏出同款烟说:“师傅您这烟盒手感不对啊!”老王的遭遇不是个例,光是朝阳区烟草稽查大队,上个月就接到27起调包投诉。
这事儿得从今年清明说起。原本580元/条的云烟印象烟庄,眼瞅着在北京市场涨到780元。最邪门的是海淀区中关村某写字楼下的自动售货机,标价居然敢写880元!我跟稽查队老刘蹲点了三晚上,发现这价格乱得跟迷宫似的:
超市明价:物美标698元但常年“补货中”
烟酒店暗价:熟人带路能砍到650元,生客进门就报780
流动摊玄机:地铁口揣着黑塑料袋的贩子,620元就能成交但没发票
老刘扯开查获的假烟包装跟我说:“您瞅这锡箔纸,正品是带磨砂纹路的,假货滑得跟手机贴膜似的。”他掏出手电筒往烟盒侧面一照,真货的防伪标立刻显出七彩云南地图,“这些造假团伙现在精得很,专门回收真烟盒二次灌装”。
在昆明干了八年烟草运输的老周,上个月酒局上说漏了嘴:“现在印象烟庄的烟叶配额砍了三成,厂里生产线都优先保高端新品。”他伸出被烟油染黄的手指比划:“您知道现在收烟叶多难吗?去年云南干旱,印象系列专用的红花大金元烟叶减产40%,烟农坐地起价,收烟的车队在村里能堵三天三夜。”
这话在河北保定的假烟作坊得到印证。上个月暗访时,工头大强指着发霉的烟叶堆吹牛:“咱用河南烟叶加香精,味道比真货还醇!”更绝的是他们的“区域定制”把戏——往北京发的假烟焦油量标8mg,卖到东北的就改成10mg,包装上还印着“黑吉辽专供”字样。
在国贸上班的白领小林就吃过这亏。上个月部门聚会,他图便宜在微商那买了十条印象烟庄,结果客户抽了口就皱眉:“这烟劲儿怎么跟抽棉花似的?”事后他找懂行的朋友鉴定,十条里竟掺着四条高仿货。现在小林学精了,每周五雷打不动去烟草直营店排队,“多花两百买个安心,总比在客户跟前丢人强”。
这话还真不是夸张。中国烟草质量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云烟系列在华北地区的仿冒率两年涨了37%,其中印象烟庄因为包装防伪技术老旧,成了假货重灾区。更离谱的是某些婚庆公司,把真假烟掺着当喜烟发,被戏称为“阴阳套餐”。
小编观点
蹲在西城区烟草局门口啃煎饼时,我突然想明白个理儿——这烟价越控越乱的局面,就跟治脱发似的,越折腾越秃。当烟草变成理财产品,当口粮烟成了身份象征,咱老百姓除了练就火眼金睛,还能咋整?对了,您要是真急着买烟,试试凌晨四点去烟草配送点蹲守——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昨儿刚帮老板抢了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