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最近走进便利店买烟时,有没有发现宽窄系列香烟的标价牌总在悄悄挪位置?家住成都青羊区的老烟民李建军上个月就碰上了怪事——他抽了五年的宽窄(如意)突然从26元涨到29元,而店员支支吾吾说"系统自动调的价"。这事儿吧,还真不是个别现象。
(掏出手机翻找聊天记录)就在三天前,春熙路开便利店的张老板在同行群里发了张照片:整面烟草柜的价签都换成了手写标签,红色记号笔把宽窄(平安中支)的价格从45元改成了48元。"烟草公司凌晨两点发的调价通知,我这还有三十多条库存没贴新价码,您说这算不算‘突击检查’?"张老板的语音里透着焦虑。
零售端的连锁反应
走进荷花池批发市场,烟草摊主王大姐正忙着重新整理价目表。"宽窄好运细支涨了3块,平安如意涨了5块,最夸张的是那个宽窄五粮浓香中支,直接从80跳到88!"她边说边用指甲刮着玻璃柜台上没撕干净的旧价签,"您说奇怪不奇怪?这次调价连个正式文件都没有,就微信群通知了一声。"
这种"暗涨"操作在行业内早已不是秘密。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开始,全国已有17个省份对宽窄系列进行"结构性价格调整"。注意啊,这词儿听着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变相涨价。但为什么要搞得这么神秘?原来去年某品牌香烟因公开调价引发消费者投诉,最后闹得总局都下了整改通知。
消费者钱包的"慢性失血"
在建设路一家写字楼门口,我们逮住了刚买完烟的上班族小陈。他手里捏着刚拆封的宽窄(平安如意),苦笑着算账:"原来两天一包,现在价格涨了得控制成三天一包,可这烟瘾上来实在憋不住啊。"说着掏出手机给我们看记账APP,烟草支出栏目的曲线图就像坐了火箭——从年初的月均300元直奔500元大关。
更绝的是二手交易市场。闲鱼上有人开始整条转售老版宽窄,标注"2023年未涨价批次"的宽窄(五粮浓香中支)居然能溢价15%成交。您没听错,香烟都成理财产品了!不过要提醒各位,这种交易可是踩在法律红线上的。
重点来了:这次调价最值得玩味的是地域差异。我们在重庆观音桥商圈暗访时发现,同属川渝地区的宽窄(好运细支)仍保持28元原价,而一江之隔的成都同款产品已经标价31元。这种"一区两价"的现象,让不少跨城通勤的烟民动起了歪脑筋——家住重庆却在成都上班的老周,现在每周都要往双肩包里塞两条"平价烟"。
行业内部的"攻守道"
"原料成本上涨?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某卷烟厂退休工程师老刘抿了口盖碗茶,竹叶青的清香混着他身上的烟草味,"真正要命的是‘三新战略’——新工艺、新包装、新税制。"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光那个防伪二维码升级,单包成本就多了0.17元;再加上今年开始实施的电子标签管理,每条烟又得多摊8毛钱。
但要说狠的还得数税收政策。2024年新修订的《消费税法》把甲类卷烟税率从56%提到59%,看着就涨了3个百分点是吧?可这3%对应的是批发环节,折合到零售端,您手里那包烟可就不止涨三块钱了。更绝的是,这次调整专盯着宽窄这种中高端系列下手,摆明了是要"让有钱人多作贡献"。
站在红星路二段的十字路口,望着对面商铺里闪烁的烟草广告灯箱,忽然想起那位便利店张老板的牢骚:"现在年轻人买电子烟的越来越多,我们这些传统渠道商啊,真不知道还能扛多久。"他柜台上那排宽窄香烟的新价签,在LED灯照射下泛着冷冰冰的光。这场始于暗处的价格博弈,最终会由谁来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