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文彬)10月12日晚间,珠海拱北海关在跨境物流通道查获伪装成文创用品的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137条,外包装标注的"免税专供"字样与海关备案信息不符。这场联合执法行动揭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以来首例高端烟草制品违规流通案,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涉及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的消费投诉三季度环比激增179%,产品溯源与价格体系问题成争议焦点。
明眼人都发现,涉事产品的流通路径存在蹊跷。现场查获的物流单据显示,这批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竟从海南某保税仓转运至澳门,再以"跨境电商零售"名义回流内地。烟草行业分析师张立伟指出:"正规免税烟草需在指定区域销售,跨境倒流可能破坏价格管理体系,更易滋生假冒风险。"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在澳门半岛某免税店发现,标价980澳门元的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套装,在内地二手平台被炒至1888元人民币。更令人困惑的是,部分卖家展示的"海关完税证明"扫描件,经澳门财政局官网核验竟系伪造。法律界人士提醒,依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携带卷烟入境超过50条需申报货物贸易,但灰色代购往往拆分成小包裹规避监管。
无独有偶,广东烟草质检中心10月10日披露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21批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中,有7批沉香薄片含量不足标称值的60%。该中心技术主管陈志刚解释:"正品应含3层印尼沉香薄片,伪劣产品用普通木片浸渍香精替代,这种偷工减料会导致燃烧时产生有害物质。"此番表态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澳门道生集团10月13日紧急召开说明会,现场演示新版防伪技术:用紫外线照射烟盒侧面,正品会显现动态波纹防伪标,而查获的仿制品仅显示静态图案。集团供应链总监透露,正品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采用"一盒三码"技术,即外盒、内衬纸和烟支滤嘴各带独立溯源码,但造假者通过回收空盒二次灌装破解了部分防伪体系。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原料端问题浮出水面。记者在越南广南省沉香种植园了解到,用于制作高端烟丝的奇楠沉香木价格已突破55万美元/吨,较2021年暴涨3倍。这种原料短缺导致部分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代工厂商转向人工培育的"速生沉香",其有效成分含量仅为野生沉香的18%。行业观察人士坦言,原料端的"以次充好"正在动摇整个品类的高端定位。
正当监管部门加强打击力度时,科技创新为行业带来转机。澳门科技大学10月15日公布的新型检测技术,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90秒内鉴别沉香卷烟真伪。这项突破性成果已应用于横琴口岸的智能查验设备,查获违规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的效率提升4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造假作坊仍在使用传统化学调香手段,其生产的仿制品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沉香味的普通烟"。
这场由跨境流通引发的质量争议,暴露出区域协同监管的深层挑战。据知情人士透露,粤澳海关正联合开发"区块链烟草溯源平台",计划在2024年实现每盒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从原料到零售的全链条数据上链。当百年制烟工艺遇上数字新基建,或许能为高端烟草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找到突破口。截至发稿前,记者在澳门国际机场免税店观察到,正品澳门道生沉香细支香烟已启用三重防伪包装,柜台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海关验真信息。(全文共29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