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凌晨,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在长江西路物流园截获三辆可疑货车,车内黄山石斛爆珠200支礼盒装混装正品与仿制品共计1200余条,这场稽查行动撕开了该系列产品的价格黑幕。执法人员现场比对发现,正品防伪码为"HS2306"批次的建议零售价880元礼盒,与伪造批次的价差高达320元,明眼人都发现市面流通产品中每四盒就有一盒存在编码异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安徽中烟质检部主任钱峰在紧急记者会上解释,正规渠道200支礼盒装仅供应机场免税店及官方直营渠道。但广州某连锁烟酒行老板向本报透露,部分经销商通过"礼盒拆零"将市场指导价42元/包的散装烟抬至55元,此前在杭州某高端会所甚至出现过单包88元的离奇标价。无独有偶,武汉黄鹤楼景区周边店铺将正品礼盒与当地特产捆绑销售,附加的35%溢价已涉嫌价格欺诈。
在技术防伪领域,这款宣称采用"三重动态锁鲜"专利的爆珠产品正面临更高阶仿冒挑战。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现场拆解:正品每支烟滤嘴处的7mm爆珠定位精确度达到±0.3mm,而仿制品偏差超过1.2mm,唯有通过实验室级检测设备才能辨识胶粘剂成分差异。更令人震惊的是,仿制者竟能复刻新版包装的动态镭射标,仅在紫外线照射下才会暴露印刷网点密度的细微差别。
价格乱象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流通网络。某省级烟草物流调度员向记者展示运输记录:4月1日从合肥发往郑州的正品礼盒共380箱,但郑州市场当日到货量却显示420箱,这40箱的差额正是仿制品渗透的缺口。耐人寻味的是,倒卖团伙利用高铁快运的监管盲区,将仿制品混入正规物流体系,致使三成终端零售商难辨真伪,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手法令稽查难度倍增。
面对猖獗的违规行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于今日午间启动跨省联合行动,重点打击仿制礼盒的生产源头。稽查人员特别提示,正品礼盒内部塑封膜应呈现黄山松波浪纹路,且每支烟的编号尾数需与礼盒证书完全匹配。安徽中烟同步推出手机端验真系统,扫描爆珠位置可生成三维立体防伪图像,该技术将仿制品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6%。
在这场乱局中消费者如何保障权益?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专委会主任提醒,购买整盒产品时应索要带税控编码的机打发票,凭证缺失的礼盒维权成功率不足三成。医学界人士更发出警告,部分仿制爆珠违规添加的薄荷醇超标4.7倍,吸入后可能引发呼吸道灼伤,这为盲目追捧新型烟草制品的消费者敲响警钟。
截至发稿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免税店已将黄山石斛爆珠200支礼盒调整为磁吸封条包装,并在收银台配备便携式偏振光检测仪。这场持续发酵的流通乱象,不仅考验着行业监管智慧,更倒逼生产企业重构防伪体系。要真正实现"鱼龙分清",恐怕还需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