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烟草专卖局通报长白山景区周边部分商户涉嫌违规批发销售"长白山777"系列卷烟,引发市场对"长白山777烟价格批发"体系的广泛关注。据6月28日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三家持有二级烟草专卖证的企业存在跨区域供货行为,导致同规格香烟批发价出现28-45元/条的异常差价,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案的1700余条卷烟实施暂扣。记者在池北区物流园发现,标注"景区特供"字样的金色包装777香烟正通过多个渠道流通,其防伪码验证量较上月激增300%。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二道白河镇某仓储中心,装卸工正在搬运印有"参茸特产"字样的纸箱,开箱后却露出整条777香烟。"这是典型的真烟假码操作",长白山烟草质检站技术员张勇向记者展示检测仪器,涉事香烟的芯片防伪层虽能通过手机NFC验证,但光谱检测显示烟丝配比与备案数据存在6.2%偏差。一位不愿具名的批发商透露:"部分商户把正规渠道进货的香烟与代工厂尾货混装销售,每件(50条)利润能多赚2400元。"
明眼人都发现,价格乱象与景区消费特性紧密相关。在万达度假区某便利店,标价68元/包的777细支香烟正以"买三送一"形式促销,折算后单价仅51元,较烟草专卖局建议零售价低26%。对此,吉林省烟草学会副秘书长李明哲解释:"景区商户享有10%-15%的定价浮动权,但跨区域窜货和捆绑销售属于明确违规。"涉事香烟外包装均印有"长白山文旅联名"标识,这种"特产化"营销手段让不少游客误认为属于地方特色商品。
无独有偶,价格波动背后牵出新型造假产业链。6月30日,延边州警方破获的跨省制假案件中,查获假冒777香烟滤嘴23万支,其过滤嘴竟用长白山天然麦饭石粉替代常规醋酸纤维。"造假团伙专门研究景区消费心理",办案民警指着查获的账本说道,"仿制包装成本占总成本47%,远高于普通假烟的12%。"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高仿产品已通过景区旅行社流入伴手礼套餐,形成"特产+香烟"的组合销售模式。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监管措施持续加码。长白山烟草专卖局7月1日发布公告,启用"三码合一"溯源系统,要求每条777香烟必须同时具备物流码、经销商码和景区准入码。在松江河镇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给每箱货物加装带有温度感应的防拆封签,"封签一旦破损,系统会自动冻结该批次所有香烟的流通权限"。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亮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应要求商户出示电子流转单,扫描准运证二维码可查看香烟从出厂到零售的全流程记录。"
这场价格风波正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在北景区山门处的智能售烟柜前,游客王先生尝试购买香烟时,设备自动弹出"未成年人保护警示页面",需完成人脸识别和身份证验证双重核验。"我们给所有景区终端安装了智能监测系统",设备供应商技术总监陈昊演示着后台界面,"当某款香烟单日销量超出历史均值200%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据吉林省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首周,777系列卷烟批发订单量环比下降18%,但正规渠道的终端零售额反增7.3%。
截至发稿前,长白山周边已有14家商户因价格违规被取消烟草经营资格。在管委会最新召开的文旅商品规范会议上,"明码实价"工程被列为重点推进项目,计划对7大类89种旅游商品实施价格备案制。正如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所言:"只有筑牢‘真品、真价、真溯源’三道防线,才能让长白山这张名片在烟雾缭绕中保持透亮。"随着监管利剑持续高悬,这场由批发价格引发的行业震荡,或将重塑东北地区旅游烟草市场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