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烟草集团于9月20日宣布调整部分卷烟产品零售指导价,涉及中华(软)、红双喜(晶派)等6个畅销品牌,其中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中华(软)”单条批发价上调至598元,较上月增长3.8%。这一变动在徐汇区田林路卷烟直营店引发消费者排队囤货现象,截至22日傍晚,该店库存已告罄,工作人员表示“补货时间暂不确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披露,本次调价与进口烟叶关税上浮及消费税核算方式变更直接相关。华东地区烟草行业分析师李明透露:“国际优质烟丝采购价同比上涨22%,企业成本压力已逼近临界点。”不过,在浦东新区张杨路某便利店,店主王女士发现部分品牌实际售价与指导价存在偏差:“红双喜(晶派)标价125元,但扫码结算时显示132元,系统更新似乎有滞后。”
明眼人都发现,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大量“预售烟券”。记者在闲鱼检索发现,标注“保真代购”的中华(软)卷烟,单条报价集中在620-650元区间,较官方指导价高出4%-8%。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已启动专项调查,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任何溢价销售行为都需明码标价,不得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权益。”
无独有偶,社交媒体上流传着“香烟将实行区域限购”的说法。记者向上海烟草集团求证时,品牌部负责人回应称“目前仅在机场免税店实施出入境旅客限购政策,市内销售政策保持稳定”。不过,在虹桥火车站烟草专柜,电子屏滚动提示“单次购买超过5条需登记身份证信息”,这与三个月前相比明显收紧。
健康领域的争议随之升温。上海市呼吸疾病研究所2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价格波动引发市场关注,但本市吸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公共卫生专家吴志强教授提醒:“烟草制品本质上是成瘾性消费品,消费者更应关注包装上的健康警示而非价格标签。”这番表态与部分消费者心态形成反差——在南京西路排队购烟的陈先生坦言:“涨价前多囤几条,能省下大半个月的烟钱。”
本次调价未涉及电子烟产品。在长寿路一家集合店内,悦刻、魔笛等品牌专柜客流增长显著,销售人员表示:“近三日传统烟民咨询换弹套装的人数翻倍。”这种替代消费趋势引发行业深思,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若传统卷烟持续涨价,到2024年电子烟市场份额可能突破35%,这将对税收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截至发稿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对17家涉嫌违规调价的零售终端进行约谈,并在12345热线开通专项投诉通道。国家烟草专卖局更新全国价格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卷烟零售价整体波动幅度控制在4.2%以内,低于浙江、江苏等周边省份。这场由成本驱动的价格调整,正在长三角地区引发连锁反应,消费者权益、市场秩序与公共健康的平衡之道,仍需各方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