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思睿)2025年3月31日上午,柳州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飞鹅路商圈12家烟草零售店,针对刘三姐细支烟异常定价现象展开专项整治。这款常规售价20元的区域性卷烟产品,近日在部分渠道被炒至100元/包,引发消费者强烈质疑与行业震动,目前涉事商户已被立案调查。
明眼人都发现,在谷埠街某连锁超市的电子价签系统里,标注"壮韵传承"的靛蓝色烟盒标价竟达98元。消费者陈先生向记者展示支付记录:"扫码显示是正品,但条盒包装的壮锦纹路明显比平时粗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广西中烟质量总监陆明华在当天下午的紧急发布会上澄清:"企业从未调整过建议零售价,刘三姐细支烟防伪体系也未发现被攻破迹象。"
无独有偶,中国烟草流通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该产品在华南地区单日价格波动幅度创下37%的行业纪录。广西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立伟分析:"个别商户利用壮乡文化节临近的消费预期,通过控量囤货制造稀缺假象。"这种推测在南宁万象城得到印证,某高端烟酒行将产品与银制烟灰缸捆绑销售,整套标价588元的礼盒三天售罄。
行业观察人士注意到,异常价格背后暗藏技术博弈。虽然正品采用动态光变防伪油墨,紫外线下可显现三排隐形字符,但造假者最新查获的仿制品已能模拟80%的防伪特征。柳州警方通报的制假窝点中,查获具备微米级印刷精度的生产线,其仿制的烟支接装处激光打孔间距误差仅0.02毫米,肉眼难以辨识。
高价乱象正衍生新型诈骗手段。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有黄牛向游客兜售"免税特供版",声称添加了稀有瑶药成分。广西质检院对比检测发现,这些所谓特供版实为篡改生产日期的常规产品,其烟气中苯并芘含量超标2.3倍。呼吸科主任医师吴敏警告:"长期吸食此类产品可能引发支气管黏膜病变。"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广西中烟于4月1日启动"护真行动",向市场投放百万份鉴别指南。新指南明确正品刘三姐细支烟三大核心特征:烟盒侧面钢印为波浪纹、爆珠直径严格控制在2.45毫米、滤嘴接装纸印有纳米级防伪码。在五星步行街的鉴伪服务站,技术人员用千分尺测量演示:"正品烟丝长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仿制品常混入碎末。"
随着事件升级,关于价格体系的猜测甚嚣尘上。虽然企业坚称未调整出厂价,但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经销商库存周转率已降至1.5天,较常态缩短70%。北京某券商发布研报指出:"若文化溢价策略失控,可能引发监管层对卷烟定价机制的重新审视。"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派工作组进驻广西,重点核查渠道管控漏洞。
截至发稿前,全国已有9个省市同步开展专项治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免税店紧急下架所有刘三姐细支烟产品。在民族大道直营体验店,新版产品已加装磁吸防拆封条,店长表示:"现在每位顾客购买都需签署《真伪知情书》。"这场由价格异常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倒逼整个行业构建更透明的流通体系,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