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海陆家嘴商圈三家高端商场同步调整百乐门香烟陈列位置,将其从进口烟专区移至奢侈品烟酒廊,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对该品牌定位的热议。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5高端消费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百乐门系列产品年均客单价达3280元,在2000元以上价位段占据37%市场份额,其档次划分争议背后折射出中国烟草消费市场的结构裂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南京德基广场烟酒专柜前,手持百乐门鎏金典藏版的消费者王先生发现,该产品条形码前缀已从“69”变更为“888”。业内人士透露,这是品牌方申请的特殊商品编码,通常仅用于年产量低于10万支的限量产品。明眼人都发现,今年7月百乐门母公司菲莫国际公布的产能数据显示,鎏金系列全球年产量严格控制在8.4万支,每支烟嘴镶嵌的24K金环需经瑞士钟表匠手工校准,这种工艺标准直逼高级腕表制造。
无独有偶,二级市场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保利拍卖行9月12日成交的2015年限量版百乐门雪茄烟盒,落槌价达28万元,较发行价溢价46倍。这种收藏属性在烟草行业实属罕见,北京烟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建国指出:“普通高端香烟溢价空间通常在3-5倍,超过20倍便进入艺术品投资范畴。”同期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白皮书》披露,68%的百乐门消费者将其作为商务馈赠品,仅12%用于自吸,这种消费形态模糊了实用品与奢侈品的界限。
面对市场定位争议,百乐门大中华区总裁陈明哲在今日发布会上回应,品牌正在构建三级产品矩阵:入门级银标系列维持980-1500元常规价位;黑金商务系列锁定2000-5000元轻奢市场;鎏金典藏系列则突破万元门槛。这种分层策略在终端市场形成强烈对比——在广州太古汇专卖店,标价1.28万元的鎏金版需验资预约购买,而银标系列在便利蜂等渠道实行敞开供应。
这场档次之争催生特殊产业链。深圳某高端包装企业透露,百乐门防伪烟盒的定制成本达普通包装的23倍,其采用的生物识别芯片可承受260℃高温。更耐人寻味的是,上海浦东机场海关近期查获的走私案中,仿冒鎏金版包装的赝品竟使用真金箔贴片,造假成本已超正品批发价,这种“负利润造假”现象在打假史上尚属首例。
消费端的分化同样引人注目。95后海归张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配货记录:“原来买烟也要配货,购入3条银标系列才获得鎏金版购买资格。”这种销售策略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维护了品牌调性,反对者则质疑人为制造稀缺。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调研显示,52%受访者接受奢侈品式营销,但要求明确公示产量与流通量。
截至发稿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更新备案信息显示,百乐门新增“数字藏品证书”防伪体系,每支香烟对应唯一区块链编码。这场始于档次划分的市场博弈,正推动烟草行业重新定义奢侈与日常的边界。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可通过品牌官网“产品溯源”通道,查验购买商品的详细分级信息与流通轨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