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烟草专卖局7月25日发布官方声明,针对网络热传的"红旗渠烟分a几b几c几"分级标准进行权威解读。这场由短视频平台"烟草分类暗码揭秘"话题引发的争议,在48小时内获得超1500万次讨论,经核查确认红旗渠系列产品从未采用字母分级体系,所谓"a3b2c1"标识实为不法分子伪造的防伪码变体。
明眼人都发现,舆情发酵始于7月23日某知识分享平台的匿名帖。发帖者展示的"红旗渠(银河之光)烟盒侧边a3标识"照片,声称代表"焦油含量等级划分",该说法迅速被搬运至多个社交平台。洛阳市市场监管部门25日上午突击检查西工区某物流仓库,现场查获2.3万枚仿制激光防伪贴,其伪造的字母编码与真品32位溯源二维码存在显著差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对消费者疑问,河南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张伟向本报演示正规防伪系统。红旗渠系列烟盒底部喷码由16位数字组成,分别代表生产日期、车间代码和流水序号,而网传的字母组合实为个别字符误读。例如"豫烟专供"拼音首字母"Y"被曲解为分级代码,这种误解导致部分商户借机哄抬所谓"a级"产品价格。
无独有偶,分级谣言背后暗藏黑色产业链。稽查人员在郑州华南城查获的假冒卷烟中,发现违规添加的"特级""典藏"等虚构标识。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王立军指出,现行《卷烟产品分类与代码》国标仅以焦油量划分品类,任何字母分级均属违规标注,消费者若发现异常标识可立即拨打12313举报。
真相大白之际,安阳查处的典型案例更具警示意义。某烟酒店将红旗渠(硬金红)私自加贴"b2特醇"标签,以每包加价3元销售,经检测所谓"特醇"产品与常规版本成分完全一致。这种篡改行为会使卷烟外包装密封性受损,涉事批次的甲醛含量竟超标2.3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对于分级传言的成因,郑州大学烟草研究所副所长李岩分析称,红旗渠系列作为年销量超百万箱的国民品牌,其产品线涵盖10-20元价格带,不同价位产品的包装差异被误读为等级划分。实际上,企业通过滤嘴长度、包装工艺区别产品定位,从未采用隐秘字母代码进行分级。
截至7月26日,河南省16个地市同步开展"金叶净化"专项行动,重点核查卷烟流通环节的标识规范。消费者通过"中国烟草政务平台"官网,输入烟盒32位防伪码即可验证真伪。这场由字母谜题引发的市场震荡,随着监管重拳落下渐归平静,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真金不怕火炼,正品无需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