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思远)今日凌晨,武汉市硚口区市场监管部门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一批标有"黄鹤楼"字样的无牌香烟,该批产品未标注生产批号及税控标识,单包售价较正品低40%,引发消费者担忧。据湖北省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涉事香烟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89%,但滤嘴材质检测出非食品级纤维,目前已有12家商铺被立案调查,涉案金额预估超200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牌产品直接冲击正规市场定价体系。"烟草流通领域研究员张立伟向本报透露,正品黄鹤楼系列均采用激光防伪二维码与税控码双重验证,而此次查获产品仅印刷模糊的条形码。明眼人都发现,其烟盒侧面标注的"湖北中烟监制"字样竟比正品字体粗0.3毫米,且缺乏立体浮雕效果。更令人警觉的是,部分消费者反映吸食后出现持续性咳嗽,这与常规烟草制品的生理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无独有偶,江汉区某物流园昨夜紧急拦截三辆可疑货车,车内藏匿的500余条同款香烟中,部分条盒封口处检测出工业胶残留物。记者暗访时,涉事司机声称"这是厂家的试产样品",却无法出示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检测中心报告显示,该批香烟过滤嘴中含有聚丙烯酰胺成分,这种物质高温分解可能释放有害气体。
"制假技术正在模仿正规生产工艺。"从事烟草质检28年的高级工程师周明远坦言,相比传统假烟,此次查获产品在烟支重量、燃烧速度等指标上与正品误差仅±5%。不过他强调,消费者可通过烟纸质地鉴别——正品采用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灰白均匀,而涉事产品烟纸含化学添加剂,燃烧会产生黑色结块。
正当舆论持续发酵,一段网络视频将事件推向风口浪尖。抖音用户"江城鉴烟师"直播拆解涉事香烟时,发现烟丝中混杂着未申报的深褐色颗粒物。虽然该视频六小时后被下架,但截取画面已在社交平台引发超百万次讨论。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即启动应急机制,联合光谱分析专家成立专项调查组,承诺72小时内公布权威检测结果。
面对公众质疑,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今晨发布严正声明,确认所有在售产品均配备"一物一码"追溯系统,并开通400-专线接受防伪查询。声明特别指出"任何脱离国家烟草专卖体系流通的产品均属违法",这被市场观察人士解读为对灰色产业链的正面回击。
随着调查深入,一条跨省制售链条逐渐浮出水面。物流信息显示,涉事货物分五批从广东东莞发出,途经湖南岳阳时更换过包装箱体。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查扣的货运单据中发现加密的UTXO代码,经区块链专家解析,这些代码竟对应着境外虚拟货币交易记录。
截至发稿前,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洪山区某地下加工厂查获的激光雕刻机中,存有仿制黄鹤楼包装的3D建模文件。经技术比对,该文件与2022年湖北中烟被盗设计图纸相似度达97%,这意味着制假团伙可能已渗透至产业链上游。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将此案列为重点督办事项,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