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晨,马鞍山市花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受理第9起实名投诉,市民周女士手持两盒同批次皖烟石斛爆珠细支向记者展示:在社区超市购入的蓝金版标价45元,而商业区烟酒专卖店同款竟达62元。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意外揭开皖烟系列价格监管漏洞,明眼人都发现相邻商圈价差突破37.8%的异常现象正冲击行业定价体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对公众质疑,安徽中烟营销副总李明阳在午间记者会回应,公司建议零售价48元的石斛爆珠细支确实存在区域浮动政策。但杭州某连锁便利店采购主管向本报透露,部分经销商通过"跨省套利"将苏南地区45元/包的流通价产品,加贴防伪标后以58元转销至管控严格区域。无独有偶,黄山北高铁站特许经营店将同款产品附加12%的"特许服务费",该行为已被证实违反《烟草专卖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在技术防伪层面,这款宣称采用"双螺旋锁香"专利的爆珠产品正遭遇精准仿制。国家烟草质量检测中心工程师现场拆解:正品滤嘴处6.5mm爆珠嵌入深度公差±0.2mm的特征,已被造假者通过逆向工程复刻,唯有检测石斛多糖晶体结构才能辨别真伪。更令人警惕的是,市面流通的55元以下产品中,超三成混入廉价菊花提取物冒充霍山米斛精华,这种偷梁换柱手法使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
价格迷雾背后暗藏复杂利益链。某省级烟草物流调度员向记者展示运输记录:4月10日从合肥发往福州的正品共250箱,但福州市场当日到货量显示280箱,多出的30箱实为仿制品渗透。耐人寻味的是,倒卖团伙利用省际物流信息滞后漏洞,将仿制品混入正规供应链条,致使两成终端零售商难辨真伪,这种暗度陈仓的操作令市场监管难度倍增。
面对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今日14时启动"春雷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跨区域窜货及假冒伪劣。稽查人员特别提醒,购买整条产品时应查验条盒侧面的激光喷码,前四位数字需与《全国烟草行政区划代码》完全匹配。安徽中烟同步升级防伪技术,新版包装采用热敏油墨印刷,手指按压3秒后"皖烟"字样会显现专属渐变纹路。
在这场价格迷局中如何保障权益?江苏省消协副秘书长建议,可通过"全国烟草价格监测平台"实时比对,该平台每90分钟更新超40万条终端数据。医学专家更发出警示:检测显示部分仿制品爆珠破裂后PM0.5浓度飙升26%,长期吸入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这为盲目追求新型烟草制品的消费者敲响警钟。
截至发稿前,合肥滨湖银泰城烟草专柜已配备紫外线验真仪,标价50元的石斛爆珠细支外包装新增动态二维码。这场由价格差异引发的行业震荡,不仅考验着监管智慧,更倒逼生产企业重构防伪体系。要实现"明码实价"的消费环境,仍需产业链各方协同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