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上海滩香烟20元一包图片引发广泛讨论,该品牌某零售终端展示柜中商品价签与实物不符的现象,促使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启动专项核查。截至发稿前,涉事门店已暂停相关产品销售,生产企业沪中烟草集团尚未就定价差异作出正式回应。
明眼人都发现,相关图片在多个社交平台持续发酵,画面显示某便利店货架上标有"沪烟专供"字样的上海滩香烟系列产品,其电子价签明确标注20元/包,与消费者熟知的常规零售价存在明显偏差。从事烟草零售十余年的王姓店主向记者透露:"同一款产品在本市终端渠道的指导价应在26-28元区间,除非存在特殊促销活动。"
无独有偶,浦东新区某连锁超市负责人向本报证实,上周确有接到供应商口头通知,提及"部分产品将进行阶段性价格调整"。不过该说法尚未得到沪中烟草集团书面确认,其客服热线工作人员仅表示:"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定价政策,具体销售价格以终端公示为准。"这种模棱两可的答复,令事件更显扑朔迷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陈立华分析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卷烟零售价实行明码标价管理,任何擅自改动行为都涉嫌违规。"其团队调取近三年行业处罚案例发现,类似价签异常问题多与区域窜货或临期处理有关,但本次事件中产品生产日期均为2024年第二季度,排除了库存积压的可能性。
部分消费者拍摄的图片显示,争议价签右下角印有"试点"字样模糊水印。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监管人士向本报透露,这或许与正在酝酿的消费税改革试点存在关联。早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烟草税制优化路径研究》曾建议,探索实施"价格带分级管理",但相关方案尚未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稽查人员在某涉事门店现场勘查时发现,争议价签对应的扫码系统内嵌价格数据确实存在两套不同参数。技术专家刘伟解释道:"这种情况通常源于系统升级时的数据不同步,但也不能排除人为操作痕迹。"目前涉事电子价签供应商的数据库日志正在接受司法鉴定。
原本简单的价签异常事件,逐步演变为牵动多方神经的公共议题。在徐家汇商圈随机采访中,市民张女士的困惑颇具代表性:"如果系统漏洞能轻易修改烟草售价,那些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岂不形同虚设?"对此,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陆明强调:"全市3.6万家持证商户均配备独立价格管控模块,本次属极个别技术故障案例。"
正当公众等待最终调查结论时,事件又现戏剧性转折。网友"申城观察者"昨日上传的视频显示,某高校周边便利店再次出现同款产品标价波动。沪中烟草集团凌晨紧急发布声明,确认启动全国范围终端设备排查,并承诺在48小时内公布初步核查报告。这场由20元香烟图片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考验着整个行业的监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