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网络购烟乱象丛生“法网难逃 ”

香烟资讯 9℃

2025年3月31日上午,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近期网络非法售烟专项整治成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专项行动中查获的某跨境直播售烟案显示,违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评论区暗语交易,利用"钢丝球""粉笔"等代称销售烟丝制品,单案涉案金额已超1500万元。该案暴露出当前网络违法售烟行为呈现隐蔽化、跨境化、年轻化三大特征,引发社会各界对线上烟草交易监管的深度追问。

明眼人都发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明令禁止网络售烟,仍有商家以"戒烟器""香薰配件"等名义在电商平台流窜。北京市朝阳区烟草稽查大队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查处的23起案件中,16起涉及未成年人购买记录,​"直播带货的视觉冲击与算法推荐,让青少年接触烟草制品的概率提升3倍以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李恩泽指出,部分商家将整条香烟拆分为单包装邮寄,这种"化整为零"的运输手段导致传统监管方式失效。

无独有偶,记者在3月28日实测中发现,某短视频平台"烟丝手作"话题下,超四成视频评论区暗藏交易信息。当用户私信询问"网上怎么买到香烟"时,卖家立即发送境外社交软件链接要求跳转交易。​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跨平台导流模式使得违法证据链难以完整获取,某快递企业华北区负责人证实,今年截获的违规包裹中,87%使用"文具""日用品"等虚假品名申报。

原来是这样——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3月25日宣判的浙江微商售烟案中,被告人张某因在朋友圈累计销售香烟13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然而维权过程并不顺畅,海淀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坦言,网络售烟存在"取证难、定性难、追责难"的三重困境,消费者往往陷入"钱货两空"的窘境。

面对技术伪装升级的挑战,国家烟草专卖局于3月20日上线"天网2025"监测系统,这套配备语义分析和图像识别双引擎的智能平台,可实时捕捉"香火套装""解压棒"等237种新型涉烟暗语。系统运行首周即锁定可疑链接1.2万条,其中38%指向未成年人活跃的社交平台。​"这不是简单的猫鼠游戏",参与系统研发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王立军强调,算法模型特别加强了对方言谐音和表情包代号的识别精度。

深度调查!网络购烟乱象丛生“法网难逃 ”

在广东某电子烟集散地,记者目睹执法人员使用便携式光谱仪现场检测可疑包裹,这种能穿透三层包装的检测设备可在15秒内识别烟草成分。"我们正推动快递面单信息与烟草专卖系统数据互通",广州市邮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展示的最新工作台账显示,3月以来已拦截非法寄递烟草制品412公斤,相关线索同步移交公安部门溯源侦查。

这场治理攻坚战仍在持续。3月30日晚,淘宝、京东等平台紧急更新关键词库,新增"雾化器""手卷烟"等53个屏蔽词汇。但记者实测发现,仍有商家将香烟图片嵌入电子产品详情页滚动展示。​消费者究竟该如何防范?法律专家建议保存完整交易记录并向12315平台举报,同时警惕"货到付款""支持验货"等话术陷阱——这些往往是网络售烟骗局的标准开场白。

随着《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修订版即将在4月实施,网络空间的烟草治理将迎来更严密法网。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说:"每一条违法交易记录的清除,都是对青少年呼吸健康的守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创新与法治完善的协同发力,终将筑牢阻断烟草网络渗透的防火墙。

深度调查!网络购烟乱象丛生“法网难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