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晓阳)9月12日,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部门在运河广场某免税店查获标价异常浮动的牡丹(细支红盒)卷烟56条,该产品单包售价较官方指导价偏离幅度达45%,引发消费者热议。截至发稿时,上海烟草集团证实正品牡丹(细支红盒)全国统一零售价为38元/包,任何渠道售价低于32元或高于42元均存风险,建议消费者通过"中国烟草"官网查询授权网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消费者林女士展示其9月10日以28元购入的同款产品,烟盒侧面防伪标识在紫外灯下未显现牡丹暗影。明眼人都发现,浙江烟草质量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建华指出:"正品细支烟支长度应为97mm,直径5.3mm,滤嘴内置活性炭层厚度达2.1mm。"其用游标卡尺现场测量显示,涉假烟支普遍短缩2-3mm,活性炭层厚度不足1.5mm。
无独有偶,宁波海关近日截获的35条同规格产品中,条盒塑封膜热封线呈现断续状,与正品连续均匀的封口工艺明显不同。业内人士透露,地下作坊为节约成本,多使用回收烟丝与劣质滤嘴,"真品烟丝含12%的津巴布韦烟叶,假冒产品多用国内低等级烟叶替代"。上海市烟草研究院检测数据显示,假烟燃烧速度较正品快18%,这与填充物密度不均直接相关。
电商平台出现的"免税专供版"产品,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验证均为非法流通品。正品盒盖内侧采用微缩印刷技术,在40倍放大镜下可见"MDZX"隐形防伪码。记者对比发现,某投诉者提供的疑似假货包装上,防伪码线条粗细不均,且缺失正品特有的光变油墨效果。
"价格乱象背后是制假技术的升级。"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院专家张莉强调,近期查获的假冒产品中,33%使用正品空盒二次灌装。在南京某物流园暗访时,货运司机王某透露:"他们专挑凌晨两点装卸货物,条盒塑封膜用吹风机加热后能完整揭下。"这种手法可使包装重复使用3-5次,单条利润较传统制假提升200%。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技术细节浮出水面。苏州查获的某批次假烟中,烟支接装纸荧光剂含量超标12倍,无锡市疾控中心检测报告显示,这些产品焦油释放量达8.6mg/支,超出国家细支烟标准限值1.7倍。"原来是这样!"从事烟草质检二十年的李师傅演示称,正品燃烧烟灰呈灰白色且带同心圆纹路,假烟烟灰松散发黑且无规则纹理。
眼下,这场辨伪行动正从线下向数字领域延伸。记者在淘宝直播平台发现,有主播以"内部特供"名义销售标价58元的同款产品,其展示图片中的烟盒牡丹花瓣缺失3片。上海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已联合阿里安全部门下架17个违规链接,并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包装细节数据库。
截至9月15日18时,长三角地区已开展联合执法9次,查获涉假卷烟2300余条。浙江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透露,已捣毁位于金华的制假窝点,现场缴获仿制上海烟草集团激光防伪模板2套。消费者可通过"国烟鉴别"微信小程序扫描盒盖内侧二维码,或比对烟支钢印深浅度进行验证。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公开通报、省级烟草质检机构报告及可验证的实地调查,为保护案件侦办需要,部分技术参数已做标准化处理。上海烟草集团提醒消费者,正品细支红盒牡丹烟支排列严格遵循7-6-7阵型,遇包装异常可拨打12313全国烟草市场监管热线举报。本报将持续追踪事件进展,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