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讯)湖北省烟草专卖局联合省品牌促进会于8月25日发布最新《荆楚特色烟草制品名录》,黄鹤楼、红金龙、三峡等8个本土品牌正式列入省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体系。该名录首次明确界定"湖北特产烟"认定标准,要求原料中本省烟叶占比不低于60%,并在省内完成主要生产工序,相关产品图鉴及工艺视频已同步上传至"鄂品汇"政务平台。
明眼人都发现,在汉口江汉路步行街的湖北特产专卖店里,陈列柜新增了带有"楚烟优品"标识的展示专区。店员王女士向记者展示刚到的黄鹤楼(感恩中支)时说:"这款融入恩施富硒烟叶的新品,包装上印着武当山金顶图案。"据省烟草质检中心数据显示,入选品牌年产量占全省卷烟总产能的83%,其中三成产品使用神农架周边种植的烟叶。
"湖北特产烟如何定义?"面对消费者疑问,省品牌促进会秘书长陈明辉解释:"必须满足'三原标准'——原产地、原工艺、原风味。"以红金龙品牌为例,其标志性的淡雅香型源自宜昌当阳特有的晾晒技术,这项传承百年的工艺刚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独有偶,在武昌火车站特产专区,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先生正在选购伴手礼。"原来湖北特产烟不止黄鹤楼啊!"他指着印有葛洲坝图案的三峡(明珠)礼盒感叹。记者注意到,这批新上架的特产烟外包装均增设了"楚"字 hologram防伪标,扫码可查看从烟叶种植到卷包成型的全流程影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专家透露:"我们正在建立湖北烟叶DNA图谱库,未来通过基因检测就能辨别真伪。"在襄阳市烟草种植基地,农户老李指着连片烟田介绍:"今年种的'鄂烟7号'新品种,叶片比普通烟叶厚20%,专门供给黄鹤楼1916系列。"
本次名录将冷门品牌秭归(橙香)纳入保护范围。这款以脐橙提取物调香的特殊产品,在宜昌当地婚庆市场占有率高达75%。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特产烟存在地域供应限制,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建议:"应建立跨区调配机制,让洪湖赤壁等文创系列突破地域销售壁垒。"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湖北中烟推出了融合AR技术的"数字收藏烟标"。扫描黄鹤楼(天下名楼)烟盒,手机屏幕立即呈现动态三维黄鹤楼模型。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创新既符合文旅融合趋势,又规避了直接宣传烟草产品的法规限制。
截至发稿时,"湖北特产烟"话题已登上同城热搜榜前三。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规划"楚烟文化体验馆"项目,拟通过沉浸式展陈让游客了解湖北烟草的百年发展史。消费者现可通过"鄂烟文化"小程序预约参观武汉卷烟厂旧址改造的工业博物馆,该馆珍藏有1949年生产的首批"圆球牌"卷烟实物。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湖北各机场高铁站的特产专柜已完成新一轮铺货。省旅游协会抽样调查显示,68%的外省游客将湖北特产烟列为必购手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卷烟不得超过50条,消费者购买时需注意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