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稿】9月15日凌晨,深圳湾海关在例行检查中截获价值380万元的跨境包裹,百余箱伪装成母婴用品的百乐香烟代购货物引发关注。这是继上月广州白云机场查获类似案件后,跨境烟草制品走私链条再度浮出水面,暴露出新型代购模式正通过社交平台"改头换面"。
明眼人都发现,标注"日本直邮"的百乐(PEACE)香烟代购广告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异常活跃。某知名主播在直播中展示"特殊渠道清关"流程时,意外暴露未申报的整箱香烟,随即引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8月查获的违规烟草制品中,标注"免税代购"的日系香烟同比增长217%,其中百乐品牌占比达63%。
"这些代购商利用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信任,将走私行为包装成正规跨境服务。"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向记者透露,涉事团伙通过拆分包装、伪报品名等方式规避监管,单支香烟利润率可达300%。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原本标价500元的百乐香烟套装,经过"代购服务费"包装后售价飙升至1800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暗访发现,部分代购商以"日版配方更柔和"为卖点,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订金。所谓"保税仓直发"的物流信息多为虚构,实际货物往往通过非法渠道入境。北京市朝阳区某快递网点负责人坦言:"每天要处理上百件标注'电子元件'的异常包裹,开箱查验才发现全是香烟。"
无独有偶,健康专家对此现象表示担忧。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赵红梅指出:"未经验证的跨境烟草制品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去年接诊的3例严重肺纤维化患者,均有长期吸食代购香烟史。"国家烟草质检中心检测报告显示,部分查获的百乐香烟焦油含量超出标称值42%,苯并芘等致癌物含量达到国标限值的5.8倍。
面对愈演愈烈的代购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截至发稿前,20个涉嫌虚假宣传的直播账号被封禁,15家伪装成跨境电商的实体店铺被查封。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涉嫌违法,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邮寄卷烟超过400支即属违法行为。
随着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临近,这场由百乐香烟代购引发的监管风暴仍在持续升级。业内人士透露,新一代防伪溯源系统即将在主要口岸试运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商品全流程追踪。当科技利剑斩向灰色产业链,那些企图"暗度陈仓"的投机者,终将暴露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