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披露,备受关注的世纪香烟系列产品在专项抽检中被检出苯并[a]芘含量超标2.3倍,目前全国23个省份的连锁便利店已暂停销售该品牌18款在售商品。这场始于两周前消费者投诉的世纪香烟质量争议,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正逐渐揭开迷雾。
明眼人都发现,该品牌母公司华烟集团官网在检测结果公布后三小时内更新公告,承认部分批次存在过滤嘴工艺缺陷,并承诺开通24小时退货专线。但截至发稿前,其天猫旗舰店仍显示“月销10万+”的醒目标识,客服解释称“系统数据更新存在延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事发至今,已有超过5600条相关投诉涌入黑猫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晒出购买记录质问:“售价高出普通香烟三倍的世纪香烟,为何连基本安全都保障不了?”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秘书长李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涉事企业今年初曾获得“减害技术先锋企业”认证。“过滤嘴搭载的纳米级净化技术本是最大卖点,如今反而成为风险源,暴露出新型烟草制品监管的空白地带。”李明表示,目前协会已联合六家科研机构启动技术复盘,初步数据显示世纪香烟宣称的“有害物质降低90%”实验数据存在环境变量偏差。
无独有偶,上海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建军向记者展示的临床观察显示,近三个月接诊的37例长期吸食世纪香烟的患者中,有29人出现与传统烟民相似的肺纹理增粗症状。“所谓‘减害’概念需要重新审视,烟草制品的健康风险不存在绝对安全值。”王建军强调。
面对舆论漩涡,华烟集团法务总监周涛在昨日深夜的媒体沟通会上回应称,超标问题可能源于原料运输环节的温控失误,但这一说法遭到物流行业人士质疑。“世纪香烟使用的进口丝束全程采用恒温集装箱运输,温控记录均可溯源。”国内某大型物流企业高管向本报透露,涉事批次产品运输记录显示车厢温度波动未超过标准阈值。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已有法律团队开始组织集体诉讼。北京众诚律师事务所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收集到412份世纪香烟消费者体检报告,其中肺功能异常者占比达61%。“若证实健康损害与产品缺陷存在直接关联,企业或将面临我国烟草行业史上最高额赔偿。”该所首席律师陈峰分析称。
截至今日午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已全面下架世纪香烟相关系列。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朝阳区三家便利店时发现,尽管货架显眼处张贴着“暂停销售”通知,但仍有消费者咨询购买渠道。店员透露,部分老顾客认为“高价烟不可能有问题”,甚至怀疑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在这场质量罗生门中,世纪香烟代言人工作室的沉默态度同样引发热议。饭圈数据显示,其代言人微博超话阅读量两日内暴跌1.2亿,粉丝群出现大规模脱粉现象。舆情监测平台“知微”的统计表明,事件相关话题已产生14.2亿次讨论,负面情绪占比高达78%。
当记者追问企业后续措施时,华烟集团质量总监刘伟给出最新回应:除问题批次外,将自愿对其他34个批次产品进行复检,检测过程将邀请消费者代表全程监督。然而对于公众最关心的赔偿方案,企业仍未给出明确答复。
此刻,放在全国560万世纪香烟用户面前的,不仅是手中那支价格不菲的“科技香烟”,更是一场关于新型烟草制品信任危机的终极拷问。正如行业观察家张宏远所言:“当创新速度跑赢监管体系时,企业更需对‘科技向善’四个字心存敬畏。”